暴雨肆虐多險情 檢測助力抗洪災—安徽建科質檢二站道橋所抗洪搶險工作紀實
發布日期:2020-07-23 瀏覽次數:2314
入梅以來,我省多地遭受洪澇災害,致使數百萬人受災。在疫情尚未完全消退的情況下,洪災又接踵而來,江淮大地正經歷著嚴峻的考驗。
面對嚴重的洪澇災害,我站道橋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全力參與地方抗洪搶險工作。7月13日,黃山市新安江畔一處觀景平臺因洪水浸泡出現險情,接到委托請求后,道橋所技術人員即刻趕赴現場開展檢測工作,現場分析原因,評估危險程度,協助主管部門制定處切實可行的排險方案,技術服務工作得到高度認可。
7月7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山鎮海橋受洪水持續沖刷及長時間高水位浸泡慘遭水毀,讓人扼腕嘆息。7月16日,為了解鎮海橋上游兩座橋梁黎陽橋、桃花島大橋結構安全狀況,確保黃山市民出行安全,道橋所受黃山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委托對上述兩座橋梁進行檢測。接到委托后,道橋所檢測人員第一時間冒雨趕赴現場勘察,發現人行道寬度達到3米,常規橋檢車無法使用,同時上、下游橋梁或損毀、或維修暫停使用,導致待檢測橋梁交通流量大,不利于現場檢測工作實施。針對發現的問題,道橋所現場檢測人員及時調整檢測方案,連夜從外省調配適用的橋檢車,并積極與交警部門聯動,合理組織、管制交通。為盡量減小檢測工作對市民出行的影響,現場人員將檢測時間定在凌晨四點。通過仔細全面的檢測、排查,給橋梁做了一次全身體檢,為市民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7月17日20時至19日6時,合肥市區遭受70~80年一遇的強暴雨襲擊,暴雨造成合肥市區多地內澇,上游水庫泄洪,南淝河水位極速上漲,超警戒水位約2米。其中,長江路橋橋下水位超出設計洪水水位,橋梁上部結構局部淹沒。由于該橋自重較輕,洪水通過時會對橋梁產生浮力和沖擊力。為確保橋梁安全,主管部門對該橋采取重車壓橋的應急措施,并委托道橋所對過程中的變形情況進行監測。道橋所技術人員布設監測點、采用高精度電子水準儀對橋面及橋墩進行監測,從而判斷橋梁的豎向變形情況。監測工作從19日上午10時開始,每小時監測一次,持續至次日凌晨3時水位明顯回落。在確保洪水退到安全水位后,道橋所監測人員方撤離現場。
災害無情,江淮兒女奮力抗爭;檢測助力,抗洪搶險盡顯作為。在這場抗洪搶險斗爭中,安徽建科許多檢測部門和員工以“汛”為令,聞“汛”而動,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與受災群眾共渡難關,用專業檢測技術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筑牢了一道安全屏障,充分彰顯了安徽建科人的良好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