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鋼結構檢測行業新標桿— 安徽建科質檢二站鋼結構檢測業務創新發展紀實
發布日期:2020-04-30 瀏覽次數:2347
鋼結構工程檢測是安徽建科質檢二站七個專項檢測資質之一。近年來,憑借專業的檢測能力與優質的服務,鋼結構質量檢測、鑒定發展迅速,為安徽建科質檢二站跨越式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安徽建科結構二所承接鋼結構質量檢測、鑒定工作,前身為安徽建科質檢二站結構檢測研究所鋼結構檢測室,是省建設廳授權批準的首批“鋼結構工程檢測”專項資質檢測機構。隨著檢測業務的發展,2012年從結構檢測研究所獨立出來成立結構檢測二所,多年來,檢測業務范圍由傳統單一的鋼結構焊縫超聲波檢測逐漸覆蓋鋼結構焊縫磁粉、滲透、射線檢測,高強螺栓、構件覆層厚度檢測、鋼結構工程變形、應力應變檢測和監控等,致力于鋼結構施工質量過程控制整體方案解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人才是軟實力、設備是硬實力,人才+設備就是戰斗力”。質檢二站結構二所成立以來,始終堅守初心使命,致力科技創新,加強人才培養,強化內涵提升,軟件、硬件兩手抓,檢測技術能力由1996年最初的三名檢測人員、一臺(套)模擬試驗設備,現已發展至31余名專業檢測人員、擁有全數字智能超聲波探傷機、攜帶式X射線探傷機、磁粉探傷機、數顯扭矩扳手、高強度螺栓軸力扭距復合檢測儀、全站儀、GPS定位儀、超聲波測厚儀、覆層測厚儀、無線震動測試分析系統、無線靜態應變采集器等60余臺(套)數字化試驗設備、鋼結構檢測能力全省領先的綜合品牌,無損檢測持證人員:超聲波(UT)Ⅲ級3人、Ⅱ級27人,滲透(PT)Ⅲ級1人、Ⅱ級4人,目視(VT)Ⅱ級8人,射線(RT)Ⅱ級5人,磁粉(MT)Ⅱ級4人。結構檢測二所現已成為全省鋼結構檢測考核基地,為全省鋼結構檢測機構培養了大量人才,贏得了主管部門的好評。
匠心出精品 服務贏美譽
近年來,依托安徽建科質檢二站完善的資質體系和強大的技術支撐,依靠長期不懈的管理、技術創新和品牌效應,結構二所完成了九華山地藏菩薩露天銅像焊縫和99m高錫杖傾斜度檢測鑒定、新橋機場航站樓鋼桁架、安徽廣電中心鋼結構、綠地中心A樓、萬達茂99米鋼桁架、銅陵博物館鋼桁架、集賢路跨派河大橋等一批大、精、特、新項目,其中新橋機場航站樓、安徽廣電中心、綠地中心A樓獲安徽省建設工程“黃山杯”獎,2019年萬達茂項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和我國工程質量的最高水平、工程質量的標桿“魯班獎”。
集賢路跨派河大橋為53.9+132+53.9m三跨連續中承式鋼桁拱橋,鋼梁全長239.8m,上拱肋頂至橋面板高約36m,橋面板至支座高約12m。邊跨箱梁、拱肋、系桿、豎桿、斜桿、吊桿、平聯橫撐、平聯斜撐、橫聯橫撐、橫聯斜撐約10種類型722根桿件;橋面板、橫梁、挑臂約390件;橋面板T肋約578根;全橋所有桿件、橋面板橫梁、橋面板T肋之間及挑臂通過17668塊拼接板進行栓接,全橋工廠內鉆制螺栓孔數量約為475800個。對拱肋、箱梁、吊桿等鋼結構焊接和安裝精度要求極高。安徽廣電中心工程位于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天鵝湖南側,建筑面積約349422.58㎡,為超高層辦公樓和多功能演播廳,地上主樓46層,高約226米,建筑面積約274606.9㎡,地下3層,建筑面積約74816.68㎡,對鋼結構焊縫質量要求高。萬達茂項目設有大型購物中心、市內恒溫水樂園、電影樂園、室內步行街四個區域,建筑面積約20.6萬平方米,建筑高度24m,局部30m,最大跨度達99米鋼桁架現場拼裝、高空焊接施工,難度大。
近年來,結構二所深入推進“戰略性客戶+大客戶”經營戰略,順應國家政策導向,與大型鋼結構企業鴻路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長江精工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富煌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大力發展鋼結構裝配式建筑檢測,2016年以來先后完成了鋼結構裝配式住宅項目如蚌埠大禹家園(5萬平米)、金寨鴻路·橘子洲項目(25萬平米);長豐縣雙鳳開發區綠洲鳳棲苑工程(23萬平米),渦陽鴻路橘子洲項目(14萬平方)、渦陽鴻路金諾公館(10萬平方)等。
“搶占市場制高點,為二站鋼結構檢測業務增添了發展加速度”。在聚焦主業的同時,結構二所堅持以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拓寬領域內綜合檢測與評估能力,近年來開展了合肥市軌道交通1號線明光路車站、鳳陽路車站施工鋼結構支撐在線監控檢測、萬達茂99米跨度施工在線監控檢測以及爆破震動檢測等新業務,延伸產業鏈上下游服務,積極拓展新興業務,提升市場布局和占有率。同時,以結構檢測二所現場試驗室為基礎先后成立了二站六安分站、皖南分站,拓展了檢測業務市場,形成了“立足合肥、輻射全省”的戰略布局。
順勢促發展 乘勢求突破
“鵬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鋼結構在建筑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合理布置空間、節約資源、低碳環保已被大眾所關注,不論是大跨度橋梁、生產廠房建設還是住宅商品用房,現在已逐漸的由原有的混凝土建筑轉換為鋼結構建筑,因此鋼結構代替混凝土已成為建筑業技術改革的重大創新。
展望未來,鋼結構作為一種國家戰略資源儲備的新興產業,可以藏鋼于建筑,藏富于民,造福子孫萬代,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伴隨著我國進入科技信息化和物聯網時代,靜態檢測變為動態監測成為趨勢,結構檢測二所將充分發揮安徽建科質檢二站品牌效應和規模效應,秉持“公正、科學、優質、服務”的服務方針,創新檢測服務發展新模式,注重核心競爭力建設和培育一站式服務的經營模式,致力于鋼結構施工質量過程控制整體方案解決,大力弘揚“徽匠精神”,著力打造鋼結構檢測行業新標桿,為建科4.0轉型發展貢獻力量。